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教学机构 < 智慧会计学院 < 党团建设 < 正文

中国共产党95年来应对危局和困境的伟大实践及历史启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转)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11/23 10:40:10 | 点击: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这95年,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9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把党95年来取得的成就概括为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确实高屋建瓴、透彻精辟。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这95年,也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应对和化解各种危局和困境中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95年。从稚嫩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一次次遭受挫败,一次次力挽狂澜,一次次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95年来取得的成就之所以震古烁今,就是因为这些成就实在来之不易,就是因为取得这些成就的历程中往往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之中的百折不挠。“苦难辉煌”4个字,正是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

(一)

中国共产党95年来经历和应对的危局、困境、风险很多,我们简要回顾以下这些重要情况。

应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危局,开创土地革命战争全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到同国民党合作胜利进行北伐战争,不到6年时间就由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近6万名党员、领导着280余万工人和970余万农民、具有相当群众基础的党。1927年春夏,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屠杀政策,使处于幼年时期的党猝不及防,遭到惨重损失。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党员和革命群众31万多人,其中党员26000多人。党员人数锐减到1万多人,党领导的工会、农民协会等遭到查禁或解散,全国处于腥风血雨之中。国内外敌人都认定共产党从此必将彻底失败,党的队伍里也有不少人动摇悲观,有的甚至自首、叛变。但是,党并没有被巨大的困难压倒,而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领导人民顽强地战斗。“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为党从失败走向新胜利指明了出路。党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根据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星火很快汇成燎原之势。到1930年初,党领导创建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人。1930年9月,全国党员人数增至12万人。大革命失败后几乎陷于绝境的中国共产党,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了新生,迎来土地革命战争的高潮。

应对1934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困境,推动全民族抗日战争新局面兴起。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引起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震惊和恐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疯狂而至。从1930年10月至1932年底,中央根据地红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4次“围剿”。其他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但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根据地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南方其他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这次严重失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力量几乎损失殆尽。红军从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党员从30万人减少到4万人。中国革命再次濒临绝境。在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黄土高原实现了胜利会师。中共中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进而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兴起。正是在全民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空前壮大,为夺取全国政权、创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应对抗日战争结束后全面内战爆发的严峻局面,加速中国革命胜利伟大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很大努力,但国民党政府拒绝和平民主要求,公然发动内战。当时,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民解放军只有127万。国民党军队拥有飞机大炮和各种先进武器,人民解放军主要依靠“小米加步枪”。国民党政府控制各大城市、交通干线以及绝大部分近代工业,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地区,还得到美国的巨大援助;解放区大部分地区经济落后、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敌我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中国共产党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在中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决战的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告诫全党吸取1927年面对突然袭击毫无准备招致失败的教训,做好应付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毛泽东在七大上一口气列举了党可能遭遇的“十七条困难”,提出“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更要有“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的精神准备。党中央审时度势,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气势磅礴的解放战争,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消灭国民党800万军队,仅用了3年多时间就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

应对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外困难复杂局势,在建设新国家、新社会、新制度方面取得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内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由于长年战乱和恶性通货膨胀,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农业减产,工厂倒闭,物价飞涨,失业众多,社会动荡不安。在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等政策,企图扼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1950年美国进行侵略朝鲜的战争,派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更使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直接威胁。面对国内经济困局和外部军事威胁,党领导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肃清反革命残余力量,战胜帝国主义的封锁、破坏和武装挑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荡涤旧社会污泥浊水,完成全国土地改革,短短3年把国民经济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这些工作基础上,采取符合中国特点的步骤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些人认为,“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八十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还有人预言:“中共的胜利不过是昙花一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在短短几年里就用事实雄辩地回答了这些怀疑和攻击,初步实现了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政治目标。

应对1958年“大跃进”造成的困境,采取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为了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全国各族人民迸发出空前的建设热情。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等原因,党在1958年发动了以超英赶美为目标、以大炼钢铁和农村人民公社化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大幅度减产,食品供应极度短缺,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遭遇到的第一次严重危局。面对这种局势,党中央加强调查研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正确政策,采取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工业战线、大力精简职工、减少城市人口、加强和支援农业战线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到1962年,国民经济就得到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到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任务时,国民经济已实现稳步增长,社会呈现健康发展景象。

应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局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0年“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要摆脱困境、打开局面非常不容易。党在1978年领导和支持了对拨乱反正具有重大意义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对重大历史是非进行认真清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有利于增强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各项政策。十一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党作出这个重大决策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远见。

应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冲击,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沿着正确方向前进。1989年春夏之交,国内发生政治风波,1989年到1991年国际上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机对我国在政治上施压,在经济上搞所谓“制裁”。党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紧紧依靠人民,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果断平息政治风波,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捍卫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毫不动摇地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纠正“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作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应对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1998年严重洪涝灾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抗洪抢险全面胜利。1997年7月以后,东南亚一些国家和韩国相继发生金融危机,日本也出现金融动荡。短短半年时间,亚洲经济遭受重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止,世界经济环境日益恶化。这场金融危机,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进程中遭遇到的第一次国际经济变局带来的重大冲击。党中央果断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和投资等宏观调控手段,在剧烈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情况下,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和经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1998年入汛后国内一些地方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长江发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给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面对大洪水的袭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紧急动员,军民一致协同作战,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大灾之年农业仍然取得好收成。

应对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灾害,取得防治非典和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双胜利。2003年春天,我国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灾害,广东、北京尤为严重,引起举国上下担忧,也受到国际社会关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到的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否迅速制止非典蔓延,有效救治病患,尽快解除疫情对广大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党中央果断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总要求,确定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措施;成立统一指挥和协调全国防治工作的指挥部,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群防群治,统一调度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的作用。党中央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也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经验。

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保持了西藏、新疆稳定。2008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四川汶川又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特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2008年3月14日,拉萨市发生“藏独”暴徒打砸抢烧事件。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市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员伤亡最多、损失最大、影响最恶劣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些突发事件,既有天灾又有人祸,发生时间集中,前后交替,此起彼伏,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使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危害。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团结奋战,有效应对一场场抢险救灾和反分裂斗争。特别是汶川大地震紧急救援,是我国历史上动员范围最广、救援速度最快、投入力量最大的救灾斗争,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得到最大程度的挽救。“3·14”事件和“7·5”事件也在短时间内得到平息,维护了当地正常社会秩序。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造成的困境,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受到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出口急剧回落,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社会就业面临巨大压力,进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下滑,使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党中央全面分析和及时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制定并完善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中国在2009年取代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2010年又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阐述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以中国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充分展示了负责任大国形象。

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领导革命、建设、改革,是根本改造中国、造福中国的历史伟业,是前人根本没有干过的崭新事业,面对的困难和矛盾之多、经历的挑战和风险之大是世界上任何政党所不能比拟的,因而在奋斗历程中必然有胜利也有挫折、有高潮也有低潮、有顺境也有逆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挫折而愈挫愈勇,备尝艰辛而愈加成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勇担历史重任、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党;是历经磨难、久经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这样的党,是不可战胜的。

(二)

回望95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中国共产党应对危局和困境的这些伟大实践给了我们什么重要启示呢?

这些伟大实践启示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中国共产党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而成立,也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而发展壮大。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之所以能够以超乎寻常的胆略、毅力、智慧化解各种危局和困境,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使党一成立就得以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起来,牢牢占据了人类思想理论的制高点,能够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这种先进性,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和成立之后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具备的,也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一个根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无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照抄照搬本本,照抄照搬别国经验,从来就不能成功。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通向胜利的途经。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犯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幼稚病,导致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和1934年反“围剿”的失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严重偏差,出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刘少奇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经验教训时曾说:“中国党的组织能力并不弱。中国党的英勇牺牲精神亦是很好的,数十万党员被人割去头颅的白色恐怖,亦不能威胁我们的党员放弃自己马列主义的旗帜。”中国共产党过去的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这是“过去历史上我们最吃亏的地方”。这里说的“指导上的失败”,就是指党在理论和路线上发生的严重错误。这些经验教训,需要永远汲取。

今天,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这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这些伟大实践启示我们,一定要坚持理想信仰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始终不渝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人无信仰不立,党无信仰不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今天又领着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些伟业都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纲领的引领下取得的。正是这种由信仰而生的凝聚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的‘真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豪迈举行刑场婚礼的周文雍、陈铁军,腹中满是草、饿死不变节的杨靖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竹签钉十指、誓死不叛党的江姐,以及千千万万慷慨赴死的共产党员,都用大义凛然的英雄壮举诠释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邓小平说得好:“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共产主义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这话千真万确。曾几何时,信仰的力量使苏联共产党在只有20万党员的情况下夺取了政权,在有200万党员的情况下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然而也正是信仰的坍塌,让他们在有2000万党员时失去了政权。信仰缺失,精神迷茫,也是我们党一些领导干部贪腐变质的总根子。为什么有些管灵魂的出卖灵魂,管反腐的带头腐败,管干部的带头卖官鬻爵,讲艰苦奋斗的带头贪图享乐?从根本上说就是这些人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严重问题。现在,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激烈交锋,给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环境越是错综复杂,共产党人越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心中的信仰,挺起信念的脊梁,永远不要失去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些伟大实践启示我们,一定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中汲取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中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中发展和壮大的。在党95年发展历程中,没有一种力量比人民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人心更坚实。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曾意味深长地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12个字,把共产党和人民之间的鱼水关系、舟水关系说透了。

95年风雨征程。从“小米供养了革命”到“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从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到“大包干”契约上的红手印,从新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到遍及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凡此等等反复证明: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力量源泉。特别是在形势最困难的时候,只要中国共产党振臂一呼,人民群众就会跟随响应,形成不可阻挡的前进伟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根据地瑞金县24万人口中,就有4.9万人参加革命,3.1万人参加长征,牺牲在长征途中的就有1万余人。兴国县23万人口中,参加红军的有8.5万人,牺牲在长征途中的就有1.2万人。“大跃进”后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61年到1963年全国共精简职工1887万人,减少城镇人口2600万人,这项工作困难很大却进行得平稳顺利。邓小平在回顾这件事时指出:“那一次调整国民经济进行得比较顺利,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党和群众的关系密切,党的威信比较高。”“单单两千万人下放这一件事情,就不容易呀。如果党和政府没有很高的威信是办不到的。”这些情况都说明,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成功应对各种危局和困境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就是挫折的开始,就是失败的开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战胜敌人、战胜困难还是战胜自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中国共产党永恒不变的宗旨,都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最重要最根本力量来源。

这些伟大实践启示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及时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始终保持修正错误的勇气、坚持真理的决心、走出挫折的力量。

革命政党总是要反复经过正反两方面教育,经过比较和对照,才能锻炼得成熟起来,才能赢得胜利。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并不是因为党从来不犯错误,而在于党能够自己起来总结经验、纠正错误,通过吸取教训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从而获得新的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民主革命时期,总结反思大革命的失败,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战略思想,遵义会议后纠正王明错误路线,中国革命出现崭新局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结反思“大跃进”的教训,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宝贵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反思“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这些实践表明,成功是党的财富,挫折和失败也是党的财富。邓小平称“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变成了我们的财富。”某种意义上说,成功所能提供的经验是有限的,大量珍贵难得的经验教训掩藏在挫折和失败里面。关键看能不能冷静虚心、理性科学地进行研究总结,真正弄清楚为什么受挫折、为什么会失败。从别人所犯错误中学习是进步,从自己所犯错误中学习是更大的进步,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更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建设、改革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不讳言、不回避,而是公开郑重地承认并反思错误、改正错误,以错误为鉴。对于“大跃进”的失误,毛泽东主动承担责任,并且告诫全党:“这些教训都要牢牢记住,要经常向人们讲,永远不要忘记。”邓小平1989年曾深刻指出:改革开放10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这一手比较软。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批评、敢于修正错误、始终追求真理的可贵政治品质和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能力。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作出的科学总结,具有长期的指导性。

这些伟大实践启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人民军队,充分发挥这支军队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应有作用。

南昌起义,把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的壮举载入史册。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和组织基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提出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原则方向。从此,在党领导下,逐步建立健全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一系列方针、原则、制度,保证了军队始终是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党指向哪里就能打到哪里。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为什么从来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队伍被敌人拉过去,也没有任何人能利用军队来达到个人目的?因为这支军队从来是听党指挥的,而不是听哪个人的。正是靠着富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人民军队像一个大熔炉,把农民、旧军人、俘虏兵统统熔化改造成为英勇的革命战士。这支军队经历大大小小几百场战争,之所以艰难奋斗而不溃散,屡经挫折愈加顽强,高歌猛进决战决胜,最根本的就是有党的正确领导,有一代代官兵的奉献和忠诚。没有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说过:“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

当年,国民党在苏联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初衷也是想建立一支由国民党和党的领袖完全控制的“党军”。可实际上,国民党军队既没有成为“党军”,更不是“国军”,而是不同军系及其将领们拥兵自重的“私军”。蒋介石在大陆期间,从来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特别是军队方面的统一。不同军系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在局势危急时内部矛盾冲突更加剧烈。即使在蒋系内部也矛盾重重,战场上保存实力、见死不救已是常态。这样的军队,败亡是必然的。

历史启迪现实、昭示未来。环顾当今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防和军队的强弱休戚相关。这就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实施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这些伟大实践启示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证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苏联解体后,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经过对比中国的情况后尖锐地提出:“为什么我国的所谓改革导致一个世界大国解体,使千百万人民陷入贫困,处于无权地位,把我们俄罗斯抛到了资本主义一边;而中国的经济改革却能把国家引导到建设、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道路上,使中国进入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呢?”他认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党能够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于党始终坚持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坚持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教育党员和干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这是巨大的理论优势。党坚持远大理想和现实纲领相统一,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社会前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和执行铁的纪律,这是巨大的政治优势。党集中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数量众多的先进分子,集中全国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建立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具有强大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这是巨大的组织优势。党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蓬勃动力,这是巨大的制度优势。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坚持党的一切工作体现人民意志、利益和要求,这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正是具有这些优势并能够发挥作用,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勇往直前,领着人民干成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反观中国国民党,之所以在大陆丢掉政权败撤台湾,从根本上说是由其阶级属性决定的,从建党管党治党角度看也有其重要原因。国民党奉行“以党治国”,但自身组织松散,上层有党、下层无党,城市有党、乡村无党,党部在地方一般只设到县一级、在军队只设在团一级,党成了泥足巨人。国民党对党员的管理也十分混乱,党员入党脱党都十分随意。只要称兄道弟很容易混进党内,经常是报纸上登个招生、招聘启示,就接受一批党员。而且内部派系林立,相互倾轧,造成严重内耗。这样一个党,同有那么多独特优势的中国共产党较量怎么能不败呢?

中国共产党化解各种危局和困境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实践中形成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遵义会议前,党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几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的危险。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才转危为安。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深刻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能挡得住。”邓小平这个重大论断,已被党的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

(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大体上经历革命、建设、改革三个时期,干了三件大事: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8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29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30多年,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三件大事使中国发生的变革变化之大之广,这种变革变化的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历史的脚步在继续前进。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这是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最后冲刺的新征程,是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迈进的新征程。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危机,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夙愿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这一复兴事业焕然一新。新中国的成立,开始了在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基础上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30多年的改革开放,赋予这一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和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还是联合国创始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这又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有效解决党和国家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化解各种严峻挑战和重大风险的新征程。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解决了许多旧的矛盾和问题,也积累和产生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邓小平在1993年就曾预言性地指出:“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按照既定的部署,中国共产党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确定在2021年和2049年,这就意味着中国把西方国家三四百年走完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压缩到一百年内完成,同步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无疑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和全面研判国内外形势基础上对全党提出的战略要求。远的不说,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可能就是中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这些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而且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相互交织甚至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化解不了,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

综合起来看,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考验需要格外重视。

一是如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人民生活,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代价。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灾难加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的矛盾凸显出来,造成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经济下行压力急剧增大。如何保持正常区间的经济发展速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增长目标的如期达成,同时缩短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尽快使新的增长动能担当重任,必须面对和解决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6亿多人摆脱了贫困,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同时这30多年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表的一项报告表明:当今中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拥有全国1/3的财富,收入最低的1/4家庭只有1%。按照现行标准,我国还有5575万人口尚未脱贫。如何做到既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同样必须面对和解决好。

世界范围的统计显示,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后,许多国家因经济无法由依赖廉价劳动力或资源能源自然禀赋向依靠高生产力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变,而陷入经济增长停滞期。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上体量较大的经济体,包括像巴西、阿根廷这样自然禀赋极佳的国家都深陷泥潭。在东亚,只有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成功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正处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5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约80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行列。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如此接近高收入国家的关口,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发展模式转型。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二是如何应对愈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既矢志不渝坚持和平发展,又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走出一条近代以来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大国和平崛起新路。

当今世界正处于过去500多年从未有过的大变局,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的世界。尽管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潮流浩荡向前,但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去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性、国际矛盾斗争的尖锐性、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都变得越来越突出。在国际治理中如何唱响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急需发掘和贡献中国智慧。

当今中国是一个全方位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是一个同国际社会互联互动变得空前紧密的中国,是一个对内决策的国际意义和对外决策的国内影响显著提升的中国。尽管中国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而且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越多。特别要看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是需要把握和处理好的重大问题。

中国是周边环境最为复杂的大国,不仅邻国数量最多、核国家最多、人口过亿国家最多、热点难点问题最多,而且与10个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尚未解决。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对地区格局的牵动作用增大扩散,周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转型推进、发展和安全面临的难题增多,域外一些大国加大力度卷入搅局,地区合作机制重叠交叉突出,主要国家关系重组加快,特别是周边大国不断调适对华关系,中国打造稳固周边战略依托的任务十分艰巨。

总而言之,面对世界风云的快速变幻和和平崛起道路上的重重挑战,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更加重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加重视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形成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三是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成功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更好凝聚党心民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更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在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已持续进行了67年“赶考”,考出了优异成绩,但考试远没有结束,还要持续进行下去。这场考试的本质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8875.8万名党员和441.3万个基层党组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政党。如此规模的党,具有不可估量的强大势场,具有排山倒海的正能量,同时教育管理党员和党组织的任务又极其艰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十分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十八大以来,9名十八届中央委员、13名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和为数不少的省部级干部“落马”,尤其是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这样的人,使“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问题更加突出起来。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中国历史学家谈话时曾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邓小平早就说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因此,打铁还须自身硬。如何从严管党治党,促使广大共产党员首先是党的各级领导层警钟长鸣、励精图治,进一步振奋起来、进一步行动起来,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长盛不衰,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命运、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的重大政治问题。

归结起来说,中国如今已走到一个历史紧要关头。一方面,中国从来没有如此接近民族复兴梦想,中国发展仍然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都前所未有。肩负着引领中国实现从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历史性跨越的中国共产党,使命极其光荣,考验也极其艰巨。

邓小平有句名言:“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赶上时代”“民族复兴”“中国梦”,意思都是说,中国要跟上时代进步潮流,全面实现现代化。

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当今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不到10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而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达到13.68亿人(2014年数据),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20%。就是说,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将超过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人口的总和。世界大多数统计学家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口径,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中国的经济总量很有可能在未来10至15年超过美国,重新回到昔日曾经拥有的世界第一经济体的位置。到21世纪中叶,中国实现了“两个一百年”目标,尽管人均GDP还只能达到世界最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中国总体上还只能算是中等发达国家。但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有15亿人口(2050年人口预测数)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实现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何等伟大、何等豪迈、何等雄奇的事业!

50多年前的1962年,毛泽东曾豪迈地预计:“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几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展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理论上有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践上有新创造,党、国家、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全党振奋、人民高兴、世界瞩目。今日之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正在向“两个一百年”目标迈进,正在为人类进步事业继续开拓着中国道路、创造着中国经验、提供着中国方案。这无疑是充分展示人类雄心和智慧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创举,值得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为之满腔豪情地不懈奋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选自2016年第48期《学习活页文选》 原载《学习时报》 作者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作者:会计系

TOP
Baidu
sogou